案例分享 | 揭秘工程造价鉴定精准高效背后的秘诀与成功案例
随着地产行业的走势下行波动,涉及因建筑工程造价纠纷问题而引起的民事诉讼案件逐年增多,在诉讼活动中工程造价鉴定具有重要的证据价值,有助于法院查明案件事实,特别是涉及工程款争议的案件。
而工程造价鉴定的依据是得出客观、真实、可信鉴定结论的保证。鉴定依据是否齐全、真实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鉴定的质量,如会导致鉴定结论的不准确性增多,争议事项增多,增加委托方审判的难度及审判时长等等。
一般情况下,在工程造价鉴定环节中鉴定依据主要有:
1 委托方出具的工程造价鉴定委托书;
2 当事人的诉状、答辩状、法庭庭审质证笔录;
3 当事人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补充协议书、变更洽商记录、材料设备采购发票和加工订货合同;
4 招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
5 工程图纸、设计变更、工程签证;
6 现场勘验记录、鉴定会议记录、照片、录影录像;
7 鉴定的规范,计价依据等;
8 其他相关的材料。
工程造价鉴定的依据在鉴定各阶段的重要性体现,亦往往有所不一
01 接受委托阶段
资料完整性:鉴定资料的不完整会直接影响鉴定费用的预估和鉴定周期的安排,可能导致费用超支和时间延误。
及时反馈:鉴定机构应及时向委托方明确所需资料清单,促进资料的尽早收集和准备,有助于缩短整体鉴定周期。
02 确定鉴定方案阶段
资料基础:充足的鉴定资料是制定科学、合理鉴定方案的前提,确保鉴定思路清晰、方向明确。
方案优化:基于全面的资料分析,鉴定机构可以优化鉴定方案,提高勘验和计算的精确性。
03 现场勘验阶段
针对性勘验:充分的鉴定资料能使现场勘验更具针对性,减少无效勘验,提升勘验效率。
争议解决:基于资料预审,现场勘验时能更准确地识别争议点,为后续争议解决提供有力依据。
04 资料整理及收集阶段
全面梳理:对所有资料的系统梳理和归类,确保无遗漏,为最终鉴定报告的编制打下坚实基础。
补充资料函作用:如有必要,及时发出资料补充函,但应尽量在前期阶段完成大部分资料的收集,以减少等待时间。
接下来,微谱分享2个实际案例,供读者借鉴:
案例一 江西某法院委托微谱对“苗木、花草移栽费用进行造价鉴定”
前期沟通了解到该项目已是几年前的项目,且该项目不具备勘验现场的条件;微谱在收到委托确定鉴定方案阶段时便向委托方出具了资料补充函,需补充苗木清单、冠幅、胸径、高度、移栽的距离、照片等相关材料。在收到补充资料后微谱制定了科学、合理鉴定方案,以确保鉴定思路清晰、方向明确、计算的准确性。
基于前面工作的铺垫,微谱工程造价部门在完成勘验后数日内即完成了鉴定报告(征求意见稿)。
案例照片展示(1)
案例照片展示(2)
案例照片展示(3)
案例启示:展示了前期沟通及时和资料准备迅速对提升鉴定效率的重要性;及时提供详细资料使得鉴定工作能够迅速推进,大大缩短了鉴定周期。
案例二 济南市某人民法院委托微谱对“案涉工程的增项部分进行工程造价鉴定”
关于该委托事项存在两处需要明确的问题,首先是否有对应的图纸,其次增项工程的造价是指增项与原来做法的差额还是增项本身的金额。
微谱鉴定人员在收到委托后与委托方、当事人进行了沟通,明确了是否有图纸的问题和了解清楚了该委托事项具体的含义。
经沟通后明确了该增项工程没有图纸,但有工程量签证单;委托事项是对增项本身的金额进行鉴定,不是与原来做法的差额。
接受委托阶段微谱已收到完整的资料,进而使得微谱在鉴定费的核算与报价均符合市场行情,更贴合工程实际的鉴定费用,也缩短了整体鉴定周期。
案例照片展示(4)
案例照片展示(5)
案例启示:强调了明确委托要求和图纸资料对于合理确定鉴定费用和准确理解鉴定内容的关键作用;这不仅有助于避免误解,还能确保鉴定费用的合理性和鉴定结论的准确性。
总结与建议:
加强前期沟通:鉴定机构应与委托方保持密切沟通,明确鉴定要求、范围和所需资料,确保双方对鉴定事项有清晰的认识。
及时提供资料:委托方应积极配合鉴定机构,及时、完整地提供鉴定所需资料,减少因资料不全导致的鉴定延误。
优化鉴定流程:鉴定机构应不断优化鉴定流程,提高鉴定效率和质量,确保鉴定结论的客观、真实和可信。
合理确定费用:基于明确的委托要求和充分的资料分析,合理确定鉴定费用,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争议。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工程造价鉴定的质量和效率,为司法审判提供更加有力、可靠的技术支持。